无限小说网

我们并没有进入多元化时代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无限小说网】地址:www.533wx.com

张莉:你的《玉米》、《玉秀》、《玉秧》很有影响,写的是“文革”里和“文革”之后三个女性的命运,外文版被翻译为《三姐妹》。我喜欢《玉秧》,它写了“一场灾难有多长”,——“文革”遗留的日常暴力如何进入我们日常生活,“文革”期间的告密、揭发和惩罚如何延续,小说非常细致地展示了出来。

毕飞宇:我写《玉米》是2000年的事,你知道的,我最早渴望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后来“跑偏”了,写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现在的问题是,我为什么会“跑偏”?我认为这个话题对我个人来讲也许更有意思。

张莉:小说换了走向,一定会有它的原动力。

毕飞宇:许多事情是要回过头来看的,我记得那个时候,其实更早,一些学者开始为“文革”唱赞歌,还有理由,比方说:“文革”期间没有现在这样的贫富差距,“文革”期间没有腐败,“文革”期间农村的医疗卫生比现在要好。——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能不能说,希特勒灭绝犹太人为人类的人口问题做出了贡献?

张莉:所以,你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毕飞宇:对。我的许多小说其实都是我的发言稿,在许多问题上,我是一个渴望发言的人,但是,我知道我的短处在哪里,长处在哪里,我知道用什么样的发言方式更适合我,我的不少小说就是这么产生的。刚才你谈到了《玉秧》,在这里我还想补充一句,《玉秧》是我最为重要的表达之一,虽然《玉秧》没有《玉米》那样的影响力,但是,对我而言,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玉米》,甚至更重要。

张莉:《平原》写的是“文革”,在2005年被评为年度十大好书。里面有个知识分子顾先生,他只会背“唯物论”,几乎被异化到完全没有日常生活能力。这是对“伤痕文学”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戏拟与反叛。你说过自己是“伤痕文学”的读者,但对它们不满意。

毕飞宇:我写《平原》已经是2003年了,不是1980年,更不是1978年。我和“伤痕文学”作家处在完全不同的精神背景上。事实上,我说我对“伤痕文学”不满意,完全是看人挑担不吃力。中国当代文学必须要从那儿经过,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话又要反过来说,如果我现在的声音和1978年是一样的,那是多么巨大的一个悲剧。一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就是这样奇特,有时候,离得远了,你反而能看得更加清晰。这不是我有异样的禀赋,我只想说,时间是一个营养丰富的东西,我们不能被它“过”了,我们得吃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王妃葬身火海,渣男王爷哭疯了 杀死最后一个穿越女 极恶里无序领主 我领海宽,战舰多亿点过分吗? 被弃山上,皇室公主疯批归来 乱世三国志 我有一个内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