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四 诗的时代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无限小说网】地址:www.533wx.com

汉唐戏事,略如上述。应该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戏剧的信息确已大量出现;然而又毋庸讳言,直至唐代,还没有迎来真正的戏剧时代。

唐代,是诗的时代。因此,也是音乐、舞蹈、书法的时代。

借用黑格尔的概念,汉代,以洋洋洒洒的汉赋和博大精深的史学为代表,达到的是一种史诗式的自觉;唐代,则达到了抒情诗式的自觉,处处闪耀着独立的个体自由。

“戏剧应该是史诗的原则和抒情诗的原则经过调解(互相转化)的统一。”(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直吐心怀的情感抒发,对戏剧不很相宜,因为“戏剧的动作并不限于某一既定目的不经干扰就达到的简单的实现,而是要涉及情境,情欲和人物性格的冲突,因而导致动作和反动作,而这些动作和反动作又必然导致斗争和分裂的调解。”(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从这个意义上说,抒情诗的繁荣和戏剧的繁荣,总是很难并存于世。在古希腊,最著名的抒情诗人萨福合乎逻辑地活跃于悲、喜剧兴盛之前。

印度近代诗人泰戈尔1861—1941的一段有趣自述,从个人的角度说明了这个道理:

短诗不断地不招自来,这样就妨碍我把剧本写下去。若不因为这缘故,我大可以把叩我心门的一些思想,放进两三个剧本里去。我恐怕必须等到寒冷的冬天。除了《齐德拉》以外,我的所有的剧本都是在冬天里写成的。在那个季节,抒情的意味容易变冷,人就有工夫去写剧本了。(泰戈尔:《孟加拉风光》。)

泰戈尔说的只是他个人,其实,这个原则在更大的历史范围内也很适合:只有在抒情气氛适当冷却之后,才能大规模地涌现戏剧。

当诗歌从“才气发扬”的“唐体”,一转为“思虑深沉”的“宋调”,(钱钟书:《谈艺录》。)戏剧的成长才有了更确实的时机;而中国戏剧的真正繁荣,则发生于一个诗歌创作相当零落的时代。

从诗歌美跃升为戏剧美,会带来创作观念上的不小转变。即使在戏剧繁荣的元、明、清三代,中国剧作家也大多是会写诗的,但他们在诗歌观念上与纯粹的诗人有很大的区别。有一条很著名,但又未可尽信的资料,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参考。

清人赵执信1662—1744在《谈龙录》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剧作家洪昇1645—1704与诗人王士祯1634—1711、赵执信一起论诗。洪昇不满意于时下的诗缺少章法,说:“诗就像龙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漂离的伊甸 当楠子被神觉者莱欧求婚后 重生!顾医生蓄谋已久,吻她上瘾 纳须弥 穿越诸天,武神之躯横推万界 从未忘记 穿成农家小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