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序二:刘春的书写风景与历史工作 (第1/6页)

天才一秒记住【无限小说网】地址:www.533wx.com

柏桦

在此,我要向文学研究者及普通读者慎重推荐诗人刘春所写的这本书《一个人的诗歌史》。为何要如此慎重其事?原因很单纯:如果一位读者想了解“朦胧诗”(我从来不认可这种命名,我更乐意叫它“今天派”,但考虑到普通读者以及人云亦云的诗歌专家对“朦胧诗”情有独钟,我也随遇而安,就用这个称呼)之后的一代诗人的生活与写作状况,那最佳读本肯定就是刘春刚完成的这本奇书。

为何说它是一本奇书并还如此肯定地推荐,且听我如下紧接一一道来。

这本书,从文体角度上说,可谓作者自己所说“四不像”:它既是诗人成长的故事,也是作品的细读,又是诗坛状况的介绍等……进一步说:它像评论,又像(断片的)传记,也像新闻,犹如作者在《后记》中概括的那样:“它是一部随笔集,但它又兼容了文学评论、人物传记甚至新闻报道的特征。而书中引用的几十首诗,也足以构成一个优秀的诗歌选本。”如此庞杂的文体融于一炉,就需要一个核心来稳定它,并使各路文风跟随这核心旋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杂于一”)。这是怎样一个核心呢?正是随笔的核心,即思想性、学术性以及断片中令人折服的“试验性”闪光(这也是随笔区别于散文的地方),从而排除了散文所偏重的感性。另外,这种随笔也区别于纯粹的论文,其中的妙处犹如宇文所安在《他山的石头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的《自序》里所说:

“论文”是一篇学术作品,点缀着许多脚注;“散文”(按:这里的散文其实是指随笔,宇文所用的词是essay,而不是prose,下同)则相反,它既是文学性的,也是思想性的、学术性的。“论文”于知识有所增益,它希望自己在未来学术著作的脚注中占据一席之地;“散文”的目的则是促使我们思想,改变我们对文中讨论的作品之外的文学作品进行思想的方式。“论文”可以很枯燥,但仍然可以很有价值;“散文”则应该给人乐趣——一种较高层次的乐趣。

由此可见,这种能够娱思(entertain an idea)的随笔文体——将文学性、思想性、学术性融为一体——不仅提供了别具一格的书写样式,也预示了另一种书写风景。刘春这本书正是循着这一样式和风景为我们娓娓写来的。

为此,我当然要对此书做出特别的肯定与推荐。另外,如有读者存心要将刘春这本书与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作一番互文比较也未尝不可,那是我所乐意见到的,也是作者暗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综漫:从杀手皇后开始 龙魂传 南天帝君 半神她改行修仙了 大流寇 万物会说话,你在我眼里没有秘密 猫儿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