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巴黎评论》采访 (第1/18页)

天才一秒记住【无限小说网】地址:www.533wx.com

奥尔罕·帕慕克于1952年出生在伊斯坦布尔,现仍生活在这里。在土耳其共和国早期,他的家族因修建铁路致富。帕慕克上过罗伯特大学,伊斯坦布尔的特权精英阶层都把子女送往这里接受世俗、西方教育。早期,他对视觉艺术非常热爱,但在进入大学学习建筑后,决定要从事写作。他现在是土耳其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

他的第一部小说《杰夫代特先生》发表于1982年,随后又发表了《寂静的房子》(1983),《白色城堡》(1985/1991年出版英文版),《黑书》(1990/1994),《新人生》(1994/1997)。2003年帕慕克因《我的名字叫红》获得IMPAC都柏林文学奖。这部有关凶杀的神秘小说以16世纪的伊斯坦布尔为背景,由多重声音来完成叙述。该小说探讨的主题是他所有小说都关注的中心问题:一个地跨东西方国家的复杂身份,兄弟手足相残,双重性的存在,美与创意的价值,令人不安的文化影响。《雪》(2000/2004)集中表现宗教和政治激进主义,是他第一部针对当代土耳其政治极端主义的小说。这部作品确立了他在国外的地位,但是国内的反响却意见不一。帕慕克最近的作品是《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2003/2005)。这本书是对他自己的双重描绘——童年和青年时的样子——还写到了他的家乡。

这次采访奥尔罕·帕慕克,一是通过在伦敦的两次会谈,再就是通过信件往来。第一次谈话在2004年5月,正值《雪》在英国出版之际。当时为谈话准备的房间十分特别,那是一间在酒店地下室拼凑出来的场所,灯光明亮、空调不时会发出噪音。帕慕克来了,浅蓝色的衬衫上套着一件黑色灯芯绒夹克,下身穿着条深色的宽松裤子。他说道:“就算我们死在这里,别人都找不到我们!”于是,我们挪到酒店大厅一个安静舒适的角落,在那里谈了三个小时。其间,我们只停下来喝了点咖啡,吃了些鸡肉三明治。

2005年4月,帕慕克因《伊斯坦布尔》的出版事宜回到伦敦。我们又在那家酒店大厅的同一个角落坐下来谈了两个小时。刚开始,他显得相当紧张、过于理智。两个月前,他在接受瑞士报纸《每日导报》(Der Tages-Anzeiger)的采访,谈到土耳其时,曾这样说:“三万库尔德人和一百万亚美尼亚人在这个国家被杀害,除了我,没有人敢谈论这件事。”这句评论在土耳其民族主义新闻界掀起了一场没完没了的反对帕慕克的运动。毕竟,土耳其政府坚持否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巨乳美美 一个人妻的改变 淤痕 让我们荡起双浆 嫁给反派后人鱼不想努力了 神医娘子驾到,撩拨将军脸红心跳 开局大冤种!带着空间回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