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街口,是阿拉法特的巨幅画像。
加沙地区被以色列包围着,阿拉伯人进出很不容易;但在以色列看来,他们整个国家都被阿拉伯世界包围着。既然这样,有一群固执的犹太人干脆住进了加沙地区,决不搬走。
这就构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包围网:你包围我,我包围你,你深入我,我深入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断,离不开,扯不清。
双方都有一笔冤屈账,互相都有几把杀手锏。就像两位搬不了家的邻居,把伤疤结在一起了。
很想去看看加沙境内的犹太人居住点。这样的居住点,像嵌在敌方肌体上的一枚枚钉子,追求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对方当然也不会让这些钉子好过,历来冲突不断,结果全都成了“前线”。我们过去一看,发现有铁丝网、岗楼、探照灯包围着。我们想走近一点,阿拉伯朋友说,这已经是最近了,再近他们就会射击。其实,每一个定居点里只住了十几个犹太人,保卫的军警数量与他们差不多。
我站在路边看着这一圈圈互相包围的网,觉得这是人类困境的缩影。从宏观上说,这是历史上所有悲剧中最大的悲剧。
事情开始时可能各有是非,时间一长早已烟雾茫茫。如果请一些外来的调解者来裁判历史曲直,其实也非常冒险,因为这样反而会使双方建立起自己的诉说系统,倒把本该遗忘的恩怨重新强化了。
我在这里,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方的朋友都作了深入的交谈,产生了一个简单的想法:他们都应该多一点遗忘,搁置历史情绪,用现代政治智慧,设计出解决方案。
记性太好,很是碍事。
历史有很多层次,有良知的历史学家要告诉人们的,是真正不该遗忘的那些内容。但在很多时候,历史也会被人利用,成为混淆主次、增添仇恨的工具,因此应该警惕。特别应该警惕那种煽风点火的“知识分子”,他们貌似充满激情,其实早已失去良知。
几个文明古国的现代步履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玩弄历史的人太多。
历史只有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才能回复自己刚健的轮廓。为了加深对这一个问题的思考,决定明天去参观城西的大屠杀纪念馆。那里,供奉着全人类共同确认的一些原则,可以让我们明白,历史的哪些部位才不该遗忘。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十日,以色列加沙地区,夜宿耶路撒冷Remaissance旅馆